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
琵琶行的创作背景是
《琵琶行》 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因为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被刺一案,主张严缉凶手,被之前得罪的朝中权贵找了借口,称白居易“擅越职分”,并将白居易贬到江州做司马。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琵琶行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琵琶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
琵琶行的内容赏析
第一部份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是写遇见琵琶女,而后见其出场的样貌;第二部分从「转轴拔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面描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而从琵琶女拨弄大絃、小絃的错杂声中,最后收入「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景物中,彷如瞬间被拉远的思绪,让人倍感思量;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絃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悲凉的身世。诗人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以对比的手法谱写出琵琶女用红胭脂染著泪痕和著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为君翻做《琵琶行》」,写诗人的迁谪之感。借由琵琶女自述其悲凉身世,引发诗人对自身遭遇,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和,尽管两人身份、地位不同,但是失意飘零之感却使他们在心灵上有了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也是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慨。
第五部分从「感我此言良久立」至结尾,写第二次演奏时,天涯沦落者彼此相通,同病相怜,因而诗人泣下最多。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