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考多少分能上湖北中医药大学 附2020-录取分数线

就爱百科 18 0

根据最新江苏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湖北中医药大学在江苏招生录取数据显示,江苏考生上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分数在351至351分,位次为79238至11673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江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51至351区间才能上湖北中医药大学。

一、江苏考多少分能上湖北中医药大学

1、2022年江苏考生上湖北中医药大学:历史(历史+(化学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3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606名;

2、2022年江苏考生上湖北中医药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3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4987名;

3、2022年江苏考生上湖北中医药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3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3863名;

4、2021年江苏考生上湖北中医药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1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0983名;

5、2021年江苏考生上湖北中医药大学: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2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0826名;

6、2021年江苏考生上湖北中医药大学: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4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2191名;

7、2020年江苏考生上湖北中医药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36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3861名;

8、2020年江苏考生上湖北中医药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35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879名;

二、湖北中医药大学在江苏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湖北中医药大学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招生省份科目类型选科要求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
2022江苏历史历史+不限本科51627560省政府
2022江苏历史历史+(化学或生物)本科53716606省政府
2022江苏物理物理+不限本科52779238省政府
2022江苏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本科53174987省政府
2022江苏物理物理+化学本科53273863省政府

2、2021年湖北中医药大学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招生省份科目类型选科要求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
2021江苏历史历史+不限本科50836213省政府
2021江苏历史历史+不限本科55811673省政府
2021江苏物理物理+化学本科51570983省政府
2021江苏物理物理+不限本科52560826省政府
2021江苏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本科52659824省政府
2021江苏物理物理+不限本科54542191省政府

3、2020年湖北中医药大学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招生省份科目类型选科要求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
2020江苏理科-本一36053861省政府
2020江苏文科-本一35114879省政府

350分报志愿的技巧

350分的考生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大学,绝不能觉得自己的350分的分数比该大学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大学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

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

征集志愿填报说明

1.在征集志愿时,有些院校有最低位次的要求,没有达到院校征集志愿最低位次要求的考生不得填报该院校。

2.征集志愿的录取分数可出现两种情况:

(1)录取分数比首轮投档线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征集志愿时,录取分数不降反升,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和专业的数量少,而竞争的人数多,这其中不乏高分考生。

(2)录取分数低于院校所在批次线。有的高校在第一次征集志愿后仍然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就有可能进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征集志愿。对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根据院校申请,可以降分录取考生。

例如,二本高分段的考生可通过征集志愿获得一本专业的录取资格。也就是说,部分院校会降到所在批次分数线下招录考生,对许多考生来说,这是一个冲破批次线限制的宝贵机会。

三、湖北中医药大学最新介绍

学校简介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7日 湖北是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校是我国较早开办中医本科教育和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湖北省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省属高校;还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江城武汉,占地总面积1610亩,建筑总面积51万平方米。昙华林校区历史人文底蕴浓厚,古朴典雅,书香氤氲;黄家湖校区现代化功能齐全,大气磅礴,秀美庄严。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2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4.7万册、电子图书142.7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202人,其中,专任教师732人,具有高级职称491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68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4957人。在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弘扬“求真求实 精勤博极”的时珍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为办学理念,秉承“勤奋求实 发掘创新”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共培养近十万名毕业生,涌现了一批包括欧亚科学院院士、973中药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内的知名校友。 学校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办学类型较为丰富,涵盖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学校现有33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中医学和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护理学和医学技术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药学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中医学和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现有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优势学科群;建有5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个省级重点专科。拥有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拥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学校建有1个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3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1个针灸治未病国际合作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及其他19个省级、武汉市科研平台。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肝病基地、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湖北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基地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的依托单位,是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培训和研究中心、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湖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拥有李今庸教授、梅国强教授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1人;教育部“*”2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2人、青年岐黄学者1人;中国科学院“*”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14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二层次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4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3人;湖北中医大师10人,湖北中医名师19人;湖北名师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9人;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7人,全国中医药骨干人才5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6人;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二层次2人;湖北省道德模范1人,全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荆楚好老师”1人,“荆楚百优”宣传思想文化青年人才2人;湖北省高次层次人才计划专家23人。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享有对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资格,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多个层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高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有“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与管理人员对外交流基地”和 “中–马(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 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连续八届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学校进入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中医学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获评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单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疫病科技攻关;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指导完成 “肺炎1号”“强力肺炎1号”;吕文亮教授全国率先编制发布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居家预防养护简易手册,王平教授牵头主编“中医抗疫100问”专刊,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赠阅给全球十多个国家。1名教师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3名教师获“民盟湖北省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六十余载躬耕树蕙,弦歌不辍;新一甲子奋进跨越,再续华章。“十四五”学校发展蓝图已经描绘,学校将以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强的担当,继续扎根荆楚大地,面向行业,辐射全国,聚焦“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加快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的步伐,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等方面积极作出新贡献。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