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好吗?口碑怎么样?值得一读吗?这些都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报考高考时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编制的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和学校简介,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欢迎参考!
河南城建学院怎么样
口碑1:
这所学校也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这里有河南省最大的结构工程实验室。许多来自其他学校的人来到我们学校的实验室做实验。图书馆也有各种各样的书。如果你想学习,你可以来城市建设。我的专业是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字首批企业来我校申请。基本上,你在学校不会不及格。你将被班委或学生会录用。教师的力量也非常强大。我们的大部分专业书籍都来自我们的大学老师
口碑2:
河南城市建设学院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校园旁边有一个美丽的平西湖。在教学质量方面,一些教师仍然非常负责任,会引导和启发学生,补充课本之外的相关知识。我主修环境科学,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土壤污染修复方面。水处理更不用说大多数老师教得很好。关键在于我如何学习,学习态度如何。只要你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愿意吃苦,有灵活的心态,你就不怕找不到工作。
口碑3:
河南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以城市建设为特色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建筑设计与土木工程专业是特色优势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城市建设专业人才。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的声誉非常好。我们的专业老师比较强,老师的水平也很强,学校的氛围也很好。我们的专业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学原理、物理化学等。
口碑4:
这所学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在图书馆学习。在服务楼和市立学院,实验设备非常齐全,包括一套专业管道机器人。我的专业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不担心就业,因为基本上每个公司都需要我们的专业,而且这个专业的学生人数不多,所以我不担心就业。
口碑5:
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好。土木工程专业非常优秀。有省级力学实验室。学校的活动符合规定。教师的水平还不错。非土木工程专业相对薄弱,研究生入学率高,校园创业氛围良好,创业政策到位。总体而言,河南的二等大学生在中上游。我们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非常高。他们大多数都有兼职会计工作或从事会计工作。他们很有经验。他们还将在课堂上分享一些工作经验。专业问题的答案非常详尽。老师的态度也很严谨。对学生来说不会有困难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价。我相信我们已经对河南城建学院的好坏做出了初步判断~
最后,我希望你能被你最喜欢的大学录取!
河南城市建设学院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数据,河南城市建设学院在全国排名第451位,在吴树莲大学排名第496位,在软科学大学排名第454位。
河南城建学院简介:
河南城市建设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市建设”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级本科院校。它也是中国仅有的两所以“城市建设”命名的本科大学之一。学校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园林城市平顶山市新城区。南临白桂湖,北临大香山。这里植被葱茏,鸟语花香,学习和生活环境宜人。
河南城市建设学院原名平顶山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校,始建于1983年,1985年成立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河南分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08年更名为河南城市建设学院。
工程优势突出,城市建设特色鲜明。它有5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程、管理、科学、文学、法律和艺术等8个大学学科。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7所学院,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招收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学生和外国学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9955人,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15579人。
学校占地1730亩,总建筑面积69.69万余平方米,设有两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3.02亿元,有96个教学实验室(中心)、10个校内培训实习场所、186万本纸质图书、155万本电子书、45个中外文数据库,各类体育场馆面积近11.08万平方米。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学术演讲厅、体育馆、高标准运动场和多个体育场馆字校园网系统和自助图书借还系统。拥有河南城建博物馆和李杰建筑文化研究院。在职教师1422人,其中专任教师1055人,高级职称教师402人,博士、硕士专任教师916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19人,市部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68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各级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注重内涵建设,拥有一个国家特色专业和一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7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8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教学团队,14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团队,8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7门省级精品网络开放课程、29门省级一级课程、5门省级思想政治示范课程;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星创天地等4个创新平台。近三年来,先后承担了省级以上部级科技重点项目、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46个重点科技项目,批准了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95项;出版作品和教材204部;已发表的论文由SCI、EI、ISTP和CSSCI 311收集篇283项授权专利;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南省知识产权建设“十大快速大学”;各级共获得525项科研奖励,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学校先后通过了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资格评估和审计评估,城乡规划与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测绘工程与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和项目成本(数量)字11个本科专业,包括化工建设方向、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输变电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测绘工程(智能测绘方向)、交通工程是一门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字传媒技术、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城乡规划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本科专业建设用地。经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工程建设。该校实行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并联合培养郑州大学、兰州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中国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东华大学等13所大学的研究生。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过去三年里,在“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共获得1700多项国家和省级奖项。成立了中国科技创业学院,搭建了新秀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等多种创新创业平台,先后荣获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河南省大众创业空间和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毕业生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就业率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河南省榆中市城建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分市场”位于我校,为学校乃至全省城建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该校被麦可思评为中国中南部第20所非“211”本科大学。它是河南省唯一一所非“211”大学。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具有典型毕业生就业经验的全国性大学”。2017年,学校被选为教育部“千万工程”试点单位。
学校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战略,先后组建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工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河南省城市综合设计研究院、白城市建设技术研究院,建成了河南省城建院八道工程医院分院、河南省城乡规划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分数据平顶山分院、白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科学研究与监测中心,城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与生态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保健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尼龙工业技术学院、BIM技术研究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心、育新工业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我们与政府和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积极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开放教育的原则,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交流,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匈牙利、白俄罗斯、塞浦路斯、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哈萨克斯坦和菲律宾。自2013以来,先后先后在英国、圣彼得堡高原和海岛大学和俄罗斯省国家建筑工程学院开展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有近1200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和留学生。
学校秉承“诚实、博学、谨慎”的校训,弘扬“德学结合、知行结合”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学校以德为本,以育人为本,大力改革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50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劳模之家、,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先进大学,河南省“三个完整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大学,河南省高校党建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示范单位、河南省校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大学、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人民满意大学、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最具国内就业竞争力大学、河南省智慧校园试点大学、,河南省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大众创业空间河南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2020年河南省高等教育示范大学、,2020年国内优质就业示范大学、河南省首批学分制管理示范学校、河南省本科生导师制改革试点大学、河南省“十四五”期间重点应用技术本科大学。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办学水平提升、转型发展、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三大目标,努力塑造应用型、城建型、地方型、国际化四大特色;继续抓好专业专业群、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科技服务与协同创新平台、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体系建设,紧跟“双一流”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新工程建设,积极融入“百城建设与质量提升工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城建大学!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