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是一所双一流大学吗?
不,首都体育学院不是双一流大学。
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唯一的高等体育院校。它成立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将其改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1962年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79,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育得到恢复。2000年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2020年,根据北京市公立大学分类发展规划,我校被确定为“高水平特色大学”。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部校区、北校区和凤凰岭校区,在校学生5046人,其中本科生3298人,博士生和硕士生84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520人,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学生287人,国际学生101人。
首都体育学院办学水平:
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体育博士生。2009年成为全国第一家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2011年获得“体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2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计划考试,开始招收体育专业博士生。2018年被批准为北京市博士学位项目建设单位。拥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其中,体育教育与训练、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人文科学三个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我校“体育”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学科。2020年,我校体育学科在全国107所参评高校中排名第8,进入全国前10%。2021,我校在中国14所体育院校中排名第3位,位居中国体育院校软科学排名榜首。
这所大学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等15个省部级研究平台,“2011年计划”京津冀体育健身休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博士后研究工作站,拥有“冬奥会/冬季残奥会冰雪项目科技服务团队”、“心理服务团队”、“科研开发团队”等6支特色科研团队田径国家队技术服务队、体育锻炼功能训练队、运动人工智能队、奥林匹克教育研究队“帮助国家队夺得60项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27项亚军。目前,国家队有50多名师生驻扎在田径、射击、自由式滑雪、钢架摩托雪橇等15个项目中开展科技研究服务,为国家队的优异成绩保驾护航是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是北京大学《中国重点核心期刊综述》和《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精英期刊》的来源期刊。学校主办的《体育教学学报》面向全国中小学体育工作者。是学校体育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期刊,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学校现有教职工509人,其中专任教师343人,中高级职称占53.1%,硕士、博士学位占93.3%。其中,20人获得国际体育大师称号,37人获得国际裁判员称号,以及一批国家海外人才工程专家、国家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候选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长江青年学者、北京市“高创计划”百万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创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候选人才、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长城学者、北京市著名教师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学校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引进2名国家海外人才项目专家担任特聘教授,45名国内外体育高层次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十三五”期间,学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530场,其中世锦赛、世界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国际比赛第一名16人,亚运会等重大亚洲比赛第一名7人,亚洲锦标赛和亚洲大学锦标赛;902人在全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其中194人在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职业联赛等全国性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培训26名运动员和56名一流运动员。
自成立以来,该校与30多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其中,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签署的《学术和科学合作总协定》已列入第七届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议成果清单。“一带一路驻华大使”体育论坛已成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对外交流品牌活动。此外,一带一路是亚洲大学体育联合会教育和发展中心、教育部、国家汉办国际武术训练研究基地和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国际交流训练中心,教育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际高层次人才培养新基地”、北京“一带一路”国家级培训基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培训基地。“北京2022”北京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组办公室秘书处等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已落户我校。
面对新形势,学校紧紧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筹办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挑战者精神求创新”的校训,按照“高水平、小而精、国际化、服务化”办学方向,突出“体育、奥林匹克教育、体育人工智能、体医结合、文化新闻传播、冰雪运动”六大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与推广国家队、实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的主力军、体育科技创新先锋的作用,以中国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发展,向创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目标迈进。
首都体育学院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数据,首都体育学院在全国排名349位,在吴树莲大学排名574位。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