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 美 幼 童 ( 作者: 赵丹健)

就爱百科 399 0

  留 美 幼 童

  作者:赵丹健

  记得那年我的小学升初中考试的语文作文题,是让讲一个故事。 也不知道为什么, 那一刻, 我选择写了詹天佑设计建造京张铁路的故事。孩童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的理由, 那时的选择完全是跟着心走的。 后来想想,原因是我崇拜他,自小我的偶像都是一些自然科学家, 并渴望自己长大后可以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大科学家。 这听来也许有点幼稚可笑, 但对于一个孩子,这些科学家的存在,实实在在地填充了我那幼小的心灵。

  多年后, 偶然看到一个电视记录片《幼童》, 了解到詹天佑就是清末留美幼童中的一位。片中介绍说这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子的幼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他们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当时人们仍认为只有读“四书五经”、由科举当官才是“正途”,国内的新式学校本只能招收到没有地位身份的穷人家子弟,出洋留学更被认为是有辱门楣之举,被所有人耻笑,略有钱财的家庭都不愿子弟出洋留学。所以,第一批留学生30名在上海竟然招不满额。这批幼童留学生大多来自贫苦家庭。

  幼童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麻萨诸塞州20户)中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这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孩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留学生。他们是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朋友。他们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

  他们中有多人在战争中阵亡,其中包括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的大副。他们中有人成为中国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他们中,出现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他们中,有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他们中有李鸿章和袁世凯的幕僚。他们中,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位总理。他们中有宋美龄的姨父,是他把宋氏姐妹带到美国留学。

  前日看到一则报道《中国人每年花25亿美金, 低龄留学催热美国学区房》, 现在中国每年有35万学生前往美国留学,其中低龄留学人数占到总量的1/3。由于各种原因,九成以上的中国学生是无法进入到美国顶尖的私立高中就读。为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通过购买美国公立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获取孩子就读美国公立名校的资格。

  有能力在美国买房的,自然都是有一定资产的家庭。今天的这些幼童大都来自富裕家庭。

  关于今天的留学状态, 世人有目共睹,自有评说, 那些因为在国外找不到工作, 无法融入当地社会而只能回国,却依然就业难的留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是个不争的事实。

  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我, 用讲述詹天佑设计建造京张铁路的故事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些救国的先辈们的崇敬。

  今天,当那一浪高过一浪的留学热潮席卷中华大地,当许多外国高校把大量招收中国自费留学生作为快速吸金的手段时, 让我想起当年那一批出身贫寒,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稚气未脱的清朝公派留美小留学生, 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留学生, 小小年纪,挥泪告别贫穷的家庭, 远渡重洋, 为自己,为家庭, 更为那时处于危亡边际的中国,寻找到一条生路。 在这个寒冬的午后, 我想借着这短短的简单文字, 向他们-- 当年那群可敬可爱的留美幼童,致敬!

标签: 幼升小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