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升初”衔接困惑谈起

就爱百科 394 0

乐乐和萱萱的情况在“小升初”阶段有一定代表性。两个孩子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现实中,每个孩子在“小升初”阶段的表现都不尽相同,各有千秋。这些表象上的差异实则反映了相同的本质缺憾,那就是家长也好,班主任也罢,往往只看到孩子成绩下滑、不良表现等结果,而没有看到孩子努力而不得的挣扎与苦闷。此时,家长和班主任要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压力。如果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场说教批评,只能加重孩子的对抗情绪,对抗外界更对抗自己。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支持孩子树立信心,认同自己、接纳自己。

了解孩子深层需求了吗

“小升初”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较强,又很看重来自外界的评价,尤其是成绩。对他们来说,成绩是左右心情的杠杆,当付出与所得不平衡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就会争端纷起,自我对抗,自卑感升腾,自信心受挫。此时孩子浅层次需求是获得解决困惑的方法,更深层次的需求则是获得精神动力与信心。虽然他们不说,但需求客观存在,而且非常强烈。

乐乐因作业写不完而烦躁,表面看是需要他人提供解题思路,更本质的需求是被肯定,帮助自己建立起从容面对困难的勇气与自信。萱萱亦是如此,面对自己从尖子生到中等生的转变,这种落差带来的彷徨焦虑,不是一味宽解她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就能解决的。客观来讲,这种宽解恰巧是对孩子的全盘否定,会极大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那么怎样才能了解孩子深层需求?一是与孩子建立平等、信任的情感关系,实现有效沟通,这是给孩子提供深层帮助的前提。二是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很关键。了解孩子要注意方法,做到正面、侧面多方了解。“小升初”阶段孩子的苦闷和焦虑大多不会直接倾诉,用肢体语言、神态情绪等方式表达比较常见,这需要我们细心捕捉每一个细节。了解孩子也要注意分寸,如果让孩子感到太受关注易引发反感。还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要进行预判,及时发现问题,理性归因,切忌武断、片面。

成为孩子可靠后盾了吗

后盾必然不是“前锋”,不能包办代替;后盾更不是“利剑”,明知孩子气馁懊恼,还火上浇油责备。这两种做法都只能让事态变得更加严重。

“可靠”是建立在理念和引导方法准确基础上的。“小升初”只是一段时间,“风物长宜放眼量”,应该放开眼界,暂时的困难和挫败并不能代表什么,从积极角度还能激发自信,成为实现更大发展的原动力。况且,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综合素养,将视角固定在学业成绩上很狭隘。所以,我们可以激励孩子将目标放长远,不局限于学业成绩,放眼自身的全面发展上。

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我们可以批评,但不能仅以成绩论英雄,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乐乐的破罐子破摔就是自信心丧失后的消极逃避,责备是乐乐最终放弃的助推剂。萱萱是对自己有要求、有上进心的孩子,一味降低要求甚至无要求其实是对其最大的否定,只会令孩子更加懊恼。所以,我们必须有同理心,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念支持,表达与之站在同一“战线”共进退的强烈愿望,并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一同寻找适应初中学习的方法、路径,让他们逐渐从自卑走向自信。

综上所述,我们重点要给予孩子勇气和力量,精神上的理解、支持与引导比告诉孩子具体该怎么做更重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可靠的后盾就在自己身后,现在自己正处于“小升初”过渡期,即便暂时还没有更好的方法让自己迅速实现既定目标,也要充满信心。

认同“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了吗

每个孩子都有其个性特点,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小升初”阶段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依据孩子的特点进行相关引导和点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让孩子感受到支持的力量。

以上是家长和班主任应该确立并始终贯彻的育人理念,应该成为班主任与家长协同育人的共识。

再观案例,其间折射了许多现实问题,班主任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简单归因回避育人职责。

“小升初”问题是诸多复杂因素互相交织形成的,我们应全盘考虑分析。乐乐的破罐子破摔是父母一贯埋怨责怪所致,并且父母非常固执坚决不改进。班主任切忌以此为由,甚至夸大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忽视乐乐,回避育人职责。班主任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乐乐个别谈心、参与主题活动、担任班级岗位等多种方式温暖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给予相关困惑解决的指导。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寻找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愿望,履行班主任育人之责。

第二,与家长缔结同盟关系实现协同育人。

个人认为,班主任不是凌驾于家长之上的家庭教育专业人员,因此让班主任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是有待商榷的。在专业上班主任也不具备家庭指导资质,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而且只能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事实上,“协同育人”“家班共育”这些名词也已然揭示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为使协同育人效果更佳,处于“小升初”阶段的班主任可在平时的常规沟通中与家长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组建家委会,发挥家委会的沟通作用,真正实现协同育人。

第三,致力于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同伴正向影响。

为什么?首先,“小升初”阶段,孩子更加关注同伴的评价和指导,同伴影响力十分巨大。其次,班级是一个公共生活场域,是一个小社会,在此场域中每个孩子与同伴交往,参与班级公共事务,这个过程就是个体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也是个体不断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再次,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抓手,甚至是区别于其他教师实践育人的标志。最近上海正在推行“人人有导师,人人是导师”的全员导师制,在大力倡导个别化教育的同时,班级文化建设已然成为班主任区别于其他教师实践育人的标志。

怎么做?关键在于班主任引导孩子如何共同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班级公共生活场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正向的舆论导向和班级文化氛围。平时,可以通过班级岗位建设、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召开班级会议等路径,帮助孩子在参与公共事务过程中逐步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班级文化氛围。还是回到“小升初”话题,在平等、和谐、民主的班级文化场域里,同学之间的情感关怀与交流,对于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会有很大帮助。

在乐乐和萱萱身上,仿佛能看见千千万万个“小升初”孩子的影子,但又都不一样。班主任和家长要紧密联系、互相沟通,尝试用多种方法了解孩子的深层需求,依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帮助孩子顺利走过“小升初”衔接期。

(江振岚,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首期上海市“优青”项目成员、上海市第三期名师基地学员、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区班主任中心组组长。曾被评为区优秀园丁、区新长征突击手等)

《中国教师报》2021年04月14日第10版

作者:江振岚

标签: 小升初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