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首批强基础试点36所一流大学陆续发布招生手册。“强基础计划”作为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项重大改革,备受关注。坚实的基础计划在哪里?
1、 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今年1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决定,从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为“强基础计划”。据报道,该计划旨在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对顶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此,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夯实基础计划不仅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对国家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的重大创新探索。”
据了解,强基础计划突出了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重点招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等相关专业。重点关注高端芯片和软件、智能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人才短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事实上,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早已引起国家领导人的关注。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我们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大力支持。我们之所以缺乏重大原创科研成果,是因为我们困于基础学科。”同时,他说,“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应该着眼于未来,但我们必须从教育开始,让一群有抱负的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冷板凳’上。”
实施坚实的基础计划是一项着眼于未来的措施。从试点大学发布的招生手册来看,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特朗普基础学科专业。该计划的另一个意义是引导中学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谁有资格进入强基础项目
随着强基础计划的发布,高考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唯一指标。谁有资格得到这张票?根据教育部的正式文件,强基础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为国家战略服务,主要选择有兴趣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一流的学生。一般来说,强基础计划选择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少数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才能的人才。
在具体招生操作中,强基计划在确保公平正义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对考生进行多维评估和评价的招生模式。
对高考成绩优秀的第一类考生,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综合测评成绩、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按比例转化为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写的志愿者人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中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二等候选人,即在全国青年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和信息学)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候选人,高等学校应当制定特殊入围条件和特殊录取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学校应当组织有关学科的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符合录取标准的,按照相关要求办理。
记者注意到,为了拿到强基础计划的入场券,除了高考成绩的“硬杠杆”,高校组织的笔试和面试并不容易。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笔试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访谈主要调查学生的学科专业、专业兴趣、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诸如引体向上、50米跑、仰卧起坐和实心球投掷等运动测试也是强基础计划的必修项目。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提出将体检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已明确表示,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简言之,最终进入强基础课程的学生确实具有超强的综合能力。
3、 硕士、博士学位衔接培养,一流教师成为“标准配置”
在被选入强基础项目后,许多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如何培养学生,以及如何在未来找到出路。为此,各高校在招生手册中重点介绍了强基础项目学生的培训方法。其中,小班化培训、跨学科通识教育、导师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联合培养、一流师资配置等已成为“标准配置”。
为实施强基础计划,清华大学于5月12日成立了直隶学院、日新学院、未央学院、探索学院和兴坚学院,并聘请了五位教授李艳梅、王忠臣、梁锡东、刘铮和李俊峰担任第一任院长。据了解,日新学院负责基础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直隶学院负责基础科学学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学院、未央学院和行健学院分别与化学生物学、数学基础科学和理论与应用力学三个专业方向相连。这三个专业方向专门设计了工程联系方向的“理工”双学士培养模式。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俞晓晓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不同专业之间培养方案的有机融合,实现跨学科的差异化、特色化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实行“1+X”导师制,安排院士、讲座教授和其他顶尖学者担任导师和班主任,为每位学生提供专业导师和多学科导师,并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国际交流、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形成全人培养和综合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以强基础计划为目标,实施“基础扎实、学科交叉、科教结合、科研对接”四位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首席导师、新生导师、学术导师、人文导师”四位一体的导师团队,在生活指导、兴趣激发、学术指导、素养提升、科学研究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
4、 未通过动态进出评估的人员将被分流
候选人被选入强基础项目并不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一劳永逸地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强基础项目的特色。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高校在招生手册中基本明确了“强基础计划将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准入机制”。也就是说,每所学校将根据学校培训计划的规定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估。未通过检查的学生将退出巩固基础计划,转入同一专业的普通班。对于空缺名额,各高校还规定,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好、愿意参加强基础项目的学生,可从学校同类专业中补充。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原则上要求所有专业每学年考核一次,部分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规则在第二学年考核。评估小组将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课外研究和学习、综合素质、学术导师的意见、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意愿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学术抱负、相关领域的学术潜力、综合发展能力等。对于在前两个学年退出强基础课程的学生,他们将转入该专业的普通班继续培训;对于第三年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在考试小组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制定后续学习计划,完成本科学习。另一方面,山东大学将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末、第四学年末和第五学年末进行三次考试和分流。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可以进入本研究的连接和博士阶段;不及格的学生将转入相应专业的普通班。
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坚实的基础计划不是“安全的”。如果学生想顺利完成学业,他们根本不能放松。
5、 候选人应该确定自己的“真爱”
“强基础计划”的启动,标志着2003年以来实施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已经走出历史舞台。它不仅取消了自主招生以论文和专利作为入围高校评估条件的做法,还将以往自主招生的“减分录取”改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评估和评估”,根据综合结果重新排序并选择最佳录取。这就要求考生和家长认真学习强基础计划的招生规则,了解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专业、入围比例、特殊录取要求、培养模式和要求、成绩要求、录取规则等。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白飞提醒考生和家长,强基础计划录取的专业是基础学科,学习会比较枯燥。候选人应该准备好孤独地站着。在仔细考虑了大学生的“强基础”和其他专业的“强基础”后,它有利于大学生“强基础”的顺利完成,与其他专业的“强基础”是不可比拟的。
此外,白飞还告诉考生,一旦成功注册,就要集中精力准备高考。高考结束时,你可以根据报考学校的要求准备相关的辅助材料,或者对体检项目进行适当的培训,避免体检不及格。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