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浮力如何学习 初二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就爱百科 17 0

初二物理浮力如何学习 初二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浮力在初中物理力学内容中难度较大,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讲,面临思维上的问题。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初二物理浮力如何学习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物理浮力的学习方法

  浮力属于力学范畴,只要学习力,不论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力还是浮力都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我们应该先来了解一下浮力是如何产生的?产生的具体原因是怎样的?

  漂浮于流体(液体或气体)表面或浸没于流体之中的物体,受到各方向流体静压力的向上合力。

  其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流体的重力。

  在液体内,不同深度处的压强不同。物体上、下面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物体下部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强较大,压力也较大,可以证明,浮力等于物体所受液体向上、向下的压力之差。

  例如:石块的重力大于其同体积水的重量,则下沉到水底。浮木或船体的重力等于其浸入水中部分所排开的水重,所以浮于水面

  例如:气球的重量比它同体积空气的重力小,即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会上升。这种浸在水中或空气中,受到水或空气将物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例如,从井里提一桶水,在未离开水面之前比离开水面之后要轻些,这是因为桶受到水的浮力。不仅是水,例如酒精、煤油或水银等所有的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所有液体都一样。当然,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体表面上。

  二、浮力的概念是什么?它的三要素是什么?

  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三要素:

  1;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或者气体)压力大小不同

  2;大小(竖直向上)

  3;方向 (和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者气体)的重力相等)

  三、浮力的公式

  公式推算,假设有一正方体沉于水中,

  A、F浮=ρgh2*S-ρgh1*S(可适用于完全或稍微浸没在水中)=ρgS*Δh =ρ液gV排(通用)=G排液

  B、当物体悬浮或漂浮时,F 浮=G物=m物g

  (1)h2为正方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1为正方体上表面到水面距离,Δh为正方体之高。

  (2)“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F浮=ρ液gV排的公式推导:浮力=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物体所受重力)排液=m排液g =ρ液gV排所以有F浮+G=0

  (3)给出沉浮条件(实心物体,如果是空心物体,则下面公式中的密度表示物体的平均密度,即物体的总质量除以总体积得到的结果)

  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1.若F浮>G物,即ρ物<ρ液,物体上浮

  2.若F浮<ρ液,物体下沉

  3.若F浮=G物,即ρ物=ρ液,物体悬浮

  4.ρ物>ρ液, 沉底,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三力平衡)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示意图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V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五、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六.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七、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八、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初二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1.学好相关学科,垫石铺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需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所以学好数学和语文对学好物理课很重要。(特别是在八年级物理,要学会建立图像,其中T-t,s-t,m-v的理解)

  2.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理论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数学运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浮力时让学生计算8个人渡河需几根相同的原木时,学生计算结果是需要5.2根,几乎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5根。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与8人重力相比哪个大,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

  3.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结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

  4.注重实验探究性活动的培养

  在新课程中物理探究性的活动非常多,如:1.平面镜中成像的问题,2比较物质的物理属性(如硬度跟那些因素有关)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体育课上掷铅球,你认为铅球是不是用纯铅做的,在活动中,因注意观察现象、与原理的理解。通过自己的交流与合作,掌握理解新知识。

看过“初二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